标准:秧龄15-20天,叶龄3-4叶,苗高12-17cm,茎基粗大于2.5mm,不定根数大于11条,叶长大于叶鞘长。
插秧深度:机械插秧深度以2cm左右为宜,而人工插秧深度以1.5cm左右为宜。
一、机插育秧的标准
1、机插稻的关键在于培育壮秧,俗话说“秧好半熟稻,壮秧产量高”,秧苗品质的好坏对于水稻生长和丰收至关重要。适宜机械化插秧的秧苗应生长整齐、苗挺叶绿,无黄叶、病虫害,基部粗扁有弹性,根系盘结牢固、提起不散。壮秧参考标准为:秧龄15-20天,叶龄3.0-4.0叶,苗高12-17 cm,茎基粗大于2.5 mm,不定根数大于11条,叶长大于叶鞘长。
2、机械插秧的深度是否合适对秧苗的返青、分蘖以及保全苗影响极大,一般插秧深度0.5厘米时易散苗,倒苗、漂苗较多;插秧深度3厘米以上,抑制秧苗返青和分蘖,尤其是低位节分蘖受抑制明显,高位节晚生分蘖增多,分蘖延迟,分蘖质量差,弱苗插深还会变成僵苗;而插秧深度在2厘米左右时,则不出现倒苗、漂苗现象,植株发根较多,生长健壮,分蘖力强。因此,水稻机械插秧深度控制在2厘米左右,人工插秧深度1.5厘米左右,插深小于1厘米穗虽多而穗小、不抗倒伏,插深大于2厘米穗少而不能高产。
二、机插育秧的注意事项
1、种子关
(1)双季稻区必须考虑晚稻齐穗、避开寒露风的要求,合理配合早晚稻品种,建议选择早稻特早-晚稻迟熟,早稻中熟-晚稻中熟进行搭配,优先选择本地水稻主推品种。
(2)应备足种子数量,每亩大田用种优质杂交早稻2.5千克,中、晚稻2-2.5千克,常规稻5-6千克。双膜育秧的因为要切边,用种量稍大。
2、营养土关
(1)选择菜园土、耕作熟化旱土或经秋耕冬翻的稻田细土等,不可选用近期使用过除草剂的田土。时间是在上年冬天进行粉碎过筛,每亩大田需准备床土120千克。
(2)调制培肥建议用壮秧营养剂培肥法,在细土过筛后,每100千克细土(也就是1亩大田)拌1袋(0.8-1.6斤)壮秧营养剂(含多种微量元素、剂及活性物质),拌匀即可,可以起到培肥、调酸、助壮的作用,这种方式简便、经济、、快捷。营养土另有成品育秧基质,向生产厂家购买直接使用。
3、秧田关
(1)选土壤黏性好、肥沃、排灌方便、无石砾杂草、形状规格、运秧比较方便、便于管理的大田作为秧田。秧苗与大田比例为1:70-1:80为宜,每亩大田需4-6平方米秧厢面积。
(2)在做秧厢前一周用旋耕机旋耕,每亩施复合肥30千克,浸泡2天后再打一遍耙平,澄浆2天让其自然落干,再按厢宽1.7米、沟宽0.3-0.4米做厢,并精整厢面。对双膜软盘泥浆育秧的秧沟泥根据秧田肥力可适当放少许壮秧剂,每亩秧田5千克(10包),人工搅拌耙烂后备用。
4、播种关
(1)软盘育秧将软盘横排成两行,紧密整齐摆放,盘与盘的飞边要重叠摆放,盘底与床面紧密贴合,切忌有水放盘。将营养泥灌满秧盘并刮平,在澄实刮平后的秧盘中按每盘播种常规稻120-150克、杂交稻100-120克的量放置。
(2)双膜泥浆育秧在秧板上铺放好,用打孔器打好孔的底膜,拉好绳子平放框架,杂草、石块或杂质,将壮秧剂均匀撒入泥沟中,再把沟泥放入木框中反复抹平,同时开好秧沟。分厢过秤均匀播种,每平方米播常规稻960-1100克、杂交稻680-720克,若播种量过少非常难育出毯状秧苗。
(3)大棚育秧通常采用播种流水线进行播种,播种流水线可一次性完成铺土、洒水、播种、覆土等四道工序。
5、管理关
育秧的管理工作在往期中已经做了详细介绍,重点注意高温高湿促齐苗、及时通风换气、科学管水、适时追肥,同时注意病虫害防治即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