冬季冻害:第一类是严重冻害,即主茎和大分蘖冻死,心叶干枯。第二类是一般冻害,症状表现为叶片黄白干枯,但主茎和大分蘖没有被冻死。
早春冻害:也称“倒春寒”,通常在3/4月份出现较多,发生早春冻害的麦田,叶片似开水浸泡过,经太阳光照射后便逐渐干枯。
一、小麦冻害有什么症状
1、冬季冻害
(1)症状表现
冬季冻害是小麦进入冬季后至越冬期间因为寒潮降温引起的冻害。根据小麦受冻后的植株症状表现可将冬季冻害分为两类:
①第一类是严重冻害,即主茎和大分蘖冻死,心叶干枯,通常发生在已拔节的麦田。由于小麦进入拔节期,抗寒性明显降低,尤其是主茎和大分蘖发育进程早于小分蘖易受害。
②第二类是一般冻害,症状表现为叶片黄白干枯,但主茎和大分蘖没有被冻死。类冻害会影响产量,第二类冻害对产量基本没有影响。
(2)防治措施
①选用抗寒品种,适期播种。一般播期在10月上中旬,根据品种特性,不要过早播种,以免冬前出现旺长,遭受冻害。
②及时追施肥水,促进小分蘖迅速生长。对主茎和大分蘖已经冻死的麦田,要分两次追肥。次在田间解冻后随即追施氮肥,每亩施尿素10公斤,要求开沟施入,以提高肥效;对缺墒麦田可结合浇水施入;对缺磷地块可用尿素和磷酸二铵混合施入。
③第二次在小麦拔节期,结合浇拔节水每亩施入尿素10公斤。对通常受冻仅叶片冻枯,没有死蘖现象的麦田,可在早春及早划锄,提高地温,促进麦苗返青,在起身期追肥浇水,提高分蘖抽穗率。
④注意清沟排渍,增加根部吸收养分的能力,以确保叶片恢复生长和新分蘖的生成,及成穗所需要的养分。
⑤加强中后期肥水管理,避免早衰。受冻麦田因为植株体的养分消耗较多,后期容易发生早衰,在春季次追肥的基础上,应看麦苗生长发育情况,根据需要,在拔节期或挑旗期适量追肥,促进穗大粒多,提高粒重。
2、早春冻害
(1)症状表现
①早春冻害是指小麦在过了“立春”季节进入返青拔节时期,因寒潮到来降温,地表温度降到0℃以下,发生的霜冻危害。
②此时气候逐渐转暖,又突然来寒潮,也称“倒春寒”。通常在3/4月份出现较多。发生早春冻害的麦田,叶片似开水浸泡过,经太阳光照射后便逐渐干枯。
(2)防治措施
①冬前镇压,早春喷药。对生长过旺的麦田(越冬前叶龄达到7叶以上,群体达到80万以上)在冬前进行镇压,可抑制小麦过快生长发育,防止过早拔节而降低抗寒性。或在早春喷施农药,抑制生长发育,提高抗寒性、抗倒性。
②注意天气,提早灌水。在寒流到来之前进行浇水,增加土壤水分,增强土壤导热能力,提高土壤温度,预防早春冻害。
③及时施肥浇水。对受到早春冻害的小麦应立刻浇水,追施氮肥,促进小麦早分蘖、小孽赶大蘖、提高分蘖成穗率,减轻冻害的损失。
3、小麦低温冷害
(1)症状表现
①小麦生长进入孕穗阶段,因遭受零度以上低温发生的危害称为低温冷害。因为小麦在拔节后至孕穗挑旗时期,含水量较多,组织幼嫩,抵抗低温能力低。
②若突遇低于5~6℃气温就会受害。受害部位是整穗或部分小穗,表现为延迟抽穗或抽出空颖白穗,或部分小穗空瘪,仅有部分结实,严重影响产量。通常茎叶部分不会受害,无异常表现。
(2)防治措施
在低温来临之前采取灌水、烟熏等办法可预防和减轻低温冷害的发生;发生低温冷害后应及时追肥浇水,确保小麦正常灌浆,提高粒重。
二、小麦红蜘蛛的危害症状
1、为害症状
小麦红蜘蛛以成、若虫刺吸麦苗汁液,被害麦叶出现黄白色小点,受害麦叶以后变为黄色,严重时植株矮小叶片枯黄,植株生长不良,不可正常抽穗,甚至干枯而死。
2、发生特点
(1)麦长腿蜘蛛一年发生3-4代,以成虫和卵在土缝中越冬,翌年3月越冬成虫开始活动,卵也陆续孵化,4-5月进入繁殖及为害盛期。5月中下旬成虫大量产卵越夏。
(2)10月上中旬越夏卵陆续孵化为害麦苗,完成一个世代需24-26天。麦圆蜘蛛一年发生2-3代,以成、若虫和卵在麦株及杂草上越冬。3月中下旬至4月上旬虫量大,为害重,4月下旬虫口消退。越夏卵10月开始孵化为害秋苗。两种麦蜘蛛均以孤雌生殖为主。
(3)麦长腿蜘蛛喜干旱,生存适温为15℃-20℃,相对湿度在50%以下。白天活动为害,以下午3-4点较盛,遇雨或露水大时,即潜伏于麦株丛及土缝中不动。麦圆蜘蛛多在早8-9点以前和下午4-5点以后活动。不耐干旱,生存适温为8℃-15℃,适宜湿度在80%以上,遇大风多隐藏在麦丛下部。
(4)春季成虫将卵产在小麦分蘖丛和土块上,秋季多产在须根及土块上。卵集聚成堆,每堆10余粒,水灌麦田低洼湿润或密植麦田发生较重。麦长腿蜘蛛则以旱地麦田发生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