番茄根部常见病害有根结线虫病、枯萎病、青枯病等。
根结线虫病:及时清理病残体,合理轮作倒茬。育苗时使用阿维菌素、乐斯苯等进行消毒。
枯萎病:选择抗病能力强的品种,播前对种子消毒,大棚内的土壤采用高温消毒。加强水肥管理,发病时使用多菌灵溶液灌根。
青枯病:合理轮作,采用高畦栽培,加强水肥管理。发病后,使用络氨铜、可杀得、农用链霉素进行防治。
一、番茄根结线虫病
1、 发病症状
(1)该病主要发生在番茄的须根及侧根上,发病严重的植株生长矮小,甚至早衰枯死。
(2)番茄染根结线虫病后,根系发育不良,主根和侧根萎缩、畸形,上面形成大小不等的瘤状物,即虫瘿,呈白色串状。
(3)剖开虫瘿,可见其中藏有非常多黄白色卵圆形雌线虫。地上部植株生长缓慢,僵老直立,叶缘发黄或枯焦。严重的停止生长,后枯死。
2、 防治措施
(1)彻底清理病根,集中处理。不论是露地还是保护地均应在番茄一次收获后,立刻清理土壤中的病残体,以减少田间病原;合理轮作。
(2)轮作换茬可显着减少土壤中的线虫数量。如与葱、蒜类作物轮作;高温灭杀线虫。利用夏季高温季节,亩施碳酸氢铵500公斤,然后深翻、起垄、灌水,覆白色地膜,保持40天左右,可有效杀灭各虫态的线虫;无病土育苗或苗床。
(3)育苗时用新土育苗或每平方米苗床用3公斤1.8%阿维菌素2000倍液喷洒,拌匀后装营养钵育苗;定植前土壤消毒处理,每亩用1.8%阿维菌素1000毫升,乐斯苯500毫升加水喷洒地面后立即翻土定植。
(4)也可用0.5%阿维菌素颗粒剂3-4公斤,定植时穴施。生长期间,田间病株可用1.8%阿维菌素乳油4000-6000倍液根部穴浇,每株浇100-200毫升。
二、番茄枯萎病
1、发病症状
(1)番茄枯萎蔫病多在现蕾后发生,下部叶子发黄,植株萎焉,进而死亡干枯。根部变暗褐色,茎心变褐色。潮湿时茎基部长一层粉红色霉。
(2)经常见到番茄植株半边得病,半边不得病。枯萎病与青枯病都是萎焉型病害。茎心变褐,但青枯病死后青绿,茎心能挤出脓液。而枯萎病病株死后变黄枯焦,茎内没有脓液,茎基常长粉红色霉。
(3)病菌常在土壤、种子、粪肥里过冬,次年条件适宜,经伤口和根毛尖侵入植株体内,借助根部吸收的水分,病菌大量繁殖,堵住植株体内的液体,引起萎焉。
(4)通常土质粘重,有机肥不足,多年连茬,线虫为害,发病较重。发病适温度24℃-30℃。
2、防治措施
(1)防治番茄枯萎病应选播适宜本地的抗病品种,播种抗病品种。
(2)播前用55℃温水浸种10分钟,冷却,晾干或催芽播种;苗床地2-3年换一次,老苗床按每平方米撒50%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克进行消毒;强调轮作。每隔3-5年再种番茄,可减少病菌积累,减轻为害。
(3)番茄拉秧后,地面病株残体,每亩撒石灰粉50-100公斤,再盖碎稻草500-1000公斤,深翻做高畦,灌水铺膜,封闭大棚15-20天,使20厘米土层内,温度保持在45℃以上,可杀死枯萎病菌。
(4)番茄栽培中,不能用过冷或大水灌溉,没腐熟的有机肥和粪稀不可入田。中耕松土,降低土壤湿度,提高地温。
(5)当有零星病株出现时,用50%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:500倍液灌根,每株灌药液0.25-0.5公斤,7-10天灌一次。连续2-3次。
三、青枯病
1、发病症状
(1)番茄青枯病一般在植株开花坐果时发生,先是顶端叶片萎蔫下垂,接着下部叶片萎蔫,中部叶片萎蔫,也有一侧叶片或整株叶片同时萎蔫的。
(2)发病初期,病株白天萎蔫,傍晚恢复,病程进展迅速,重病株7-8天即枯死。病菌在10℃-40℃温度条件下均可发育,适温度为30℃-37℃,在微酸性土壤、高温高湿、连作、地势低洼、排水不良、缺钾肥以及根部损伤等条件下,该病容易发生。
2、 防治措施
(1)农业防治。措施与十字花科、瓜类及葱蒜等蔬菜实行3-5年轮作,也可与禾本科作物轮作。采用高畦栽培,避免大水浸灌,田间管理时尽可能减少伤根,增施磷钾肥,及喷施爱多收或磷酸二氢钾等。
(2)化学防治。播种时用0.1%硫酸铜浸种30分钟;定植时,用新植霉素或农用链霉素2000-3000倍液灌穴。发现病株后可用25%络氨铜水剂500倍或53%可杀得干悬剂1000倍液或72%农用链霉素4000倍液灌根,每株浇药液300-500毫升;病原已经发病死亡的番茄植株,不可随便弃置在大棚里,而应该拿出棚外深埋,同时对土壤进行。即在拔除病株部位撒施20%的生石灰水或生石灰粉或草木灰,或在病穴处浇灌2%福尔马林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