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点型:叶面和叶背出现白色或灰褐色的梭形或椭圆形小斑点,发病后期病斑聚集成斑块,导致半叶或全叶枯焦。
干尖型:从割茬刀口处向下腐烂,初呈水浸状,后变淡绿色,病斑扩散后多呈半圆形或“V”字形。
湿腐型:湿度大时,枯叶表面密生灰色至绿色绒毛状霉,叶上无白点。
一、韭菜灰霉病的症状
1、白点型
在叶片正面和背面生白色或灰褐色小斑点,由叶尖向下发展。病斑梭形或椭圆形,发病后期互相汇合成斑块,致半叶或全叶枯焦。
2、干尖型
由割茬刀口处向下腐烂,初呈水浸状,后变淡绿色,有褐色轮纹,病斑扩散后多呈半圆形或“V”字形,并可向下延伸2-3厘米,呈黄褐色,表面生灰褐色或灰绿色绒毛状霉。
3、湿腐型
湿度大时枯叶表面密生灰至绿色绒毛状霉,伴有霉味,叶上不产生白点。
二、韭菜灰霉病的防治方式
1、清洁田园
韭菜收割后,及时病残体,深埋或烧毁,避免病菌蔓延。
2、适时通风降湿是防治该病的关键
通风量要根据韭菜的长势确定。刚割过的韭菜或外界温度低时,通风量要小或延迟通风,严防扫地风。
3、培育壮苗,注意养茬
施用有机肥,及时追肥、浇水、除草,养好茬,提高植株抗病能力。定植前每亩施入腐熟农家肥5000-7000公斤、磷酸二铵15公斤、草木灰50公斤,深翻入土,灌大水,定植后及时灌水。霜前追肥两次,每次每亩追施尿素15公斤,追肥后及时灌水。
4、发病初期喷洒65%甲硫·霉威或5%腐霉利粉剂或5%异菌脲粉尘剂每亩1公斤。此外还可喷65%甲硫·霉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25%咪鲜胺乳油1000倍液或40%嘧霉胺悬浮剂1200倍液,隔10天左右喷1次,连喷2-3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