短裙竹荪,一般在温湿度适宜的环境中生长,长裙竹荪通常在高温高湿的地方生长。野生竹荪,常生长在竹林中,比如平竹林、楠竹林等,生长的土质以黄泥土、黑色壤土等类型为宜。
人工种植竹荪,要使用竹木屑+农作物秸秆+无机盐等材料混配成基质,这样才能满足它们的生长所需。
一、竹荪生长在哪里
1、竹荪基部菌索与竹鞭和枯死竹根相连,短裙竹荪则多长在温湿环境,而同属的长裙竹荪多产于高温高湿地区。野生时多生长于平竹、楠竹、慈竹、苦竹等竹林里,其土质有紫色土、黑色壤土、黄泥土等。人工栽培时,可用竹木屑及多种农作物秸秆及少许无机盐等,即可满足其营养需求。
2、竹荪是典型的中温型菌类,菌丝的生长温度为4-28℃,最适温度为20-23℃,低于16℃或高于36℃,生长缓慢,子实体形成温度为17-29℃,以20-24℃为宜,最适温度是22℃。这里所指的温度,是菌丝和子实体生长所处的环境温度,即子实体分化的地下1-30厘米深和培养基所处的地下5-20厘米深的温度。
3、竹荪生长所需的湿度包含培养基含水量、土壤含水量及空气相对湿度3个方面,菌丝生长阶段,要求培养基含水量达60%-70%,低于50%,菌丝生长受阻,低于30%,则休眠或死亡,子实体形成要求空气相对湿度达85%-90%,土壤含水量达20%左右。
4、竹荪属好气性真菌,无论是菌丝生长还是竹荪球形成及子实体生长发育,都需要充足的氧气,如果基质或土壤中的氧气充足,菌丝生长或子实体形成都较快。
5、竹荪菌丝生长无需光照,有光照会延缓菌丝生长速度,在原基发生和子实体的最后形成需要有一定的散射光,以100-300勒克斯为宜。
6、菌丝生长阶段要求培养料的pH值为5-6,pH值大于7.5,生长受阻,发育阶段pH值以4.6-5.5为宜。
7、在竹荪的生殖生长阶段即竹荪球分化阶段需要土壤,覆土后菌丝供氧不足,被迫向土层伸长,有助于形成子实体,因此,覆土是竹荪栽培中必不能少的重要条件之一。
二、竹荪是如何长出来的
1、竹荪的基部菌索和竹鞭、枯死的竹根连在一起,孢子萌发时会形成菌丝。
2、菌丝可将腐竹类的有机物转化成养分,当它进入生殖生长阶段后,菌丝体会形成菌索,前端则膨大成纽结状原基,当条件适宜时原基经过30天左右便可形成菌蕾,看起来和鸡蛋较相似。
3、菌蕾顶端的凸起部分会在晴天早晨裂开,先露出菌盖,菌柄相继延伸(到了中午会长到一定高度),菌裙则逐渐由盖内向下展开(空气相对湿度为95%时可正常生长,温度、湿度较低时没有办法展开),到了下午4-5点左右菌盖上的担孢子便可成熟,并开始自溶滴向地面,整个子实体也会萎缩倒下。